2023年3月29日,新疆日报:打造小农户衔接大市场

期货资讯 2023-03-30 14:20

【导读】2023年3月29日,新疆日报:打造小农户衔接大市场的金融桥梁,2016年以来,“保险+期货”项目在新疆落地推广,农户种植部分作物的收益得到一定………

长期以来,分散经营的小农户因无法有效衔接市场,生产经营上只能靠天吃饭、看运气赚钱。确保农民丰产增收始终是摆在各级党政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

2016年以来,“保险+期货”项目在新疆落地推广,农户种植部分作物的收益得到一定程度的保障。

期货具备市场化的价格发现和风险对冲机制,是安排农业生产、调整种植结构的重要价格信号,有利于缓解农业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但一直以来,如何让个体农户更好地参与期货市场,有效利用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和套期保值功能,存在很多制约因素。“保险+期货”这一基于我国大国小农基本国情农情的金融支农模式创新,为小农户提供了用期货市场管理风险的条件。

“保险+期货”就是把一家一户办不了、办起来不划算的事交给保险公司来办。农户通过购买保险,将种植收入的风险转移到保险公司,保险公司再通过购买场外期权,把农产品价格变化的风险转移到期货市场进行市场化管理,最终形成一个风险分散、各方受益的闭环。

比起让农户直接去期货市场对冲价格风险,保险产品对农户来说参与的门槛要低很多,可操作性也强,更易于农户理解和接受。作为近年来我国金融服务“三农”的一项创新举措,“保险+期货”已成为促进农户稳定增收和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的有效工具和模式,在保障农户稳收增收、推动乡村产业健康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保险+期货”这一模式的呵护和托底之下,小农户既能与大市场有效衔接起来,又能增强抵御大市场风险的能力,从而提升了小农户的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有了金融赋能,小农户可以更从容、自信、安心地应对价格、产量的变化,可以培养良好的风险管理意识,可以有稳定的收入预期,从而提高种植养殖积极性,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动能。(记者冉虎)

“保险+期货”让农户丰收更增收

日前,2022年麦盖提县红枣“保险+期货”县域覆盖项目圆满结束,得知每亩地获赔315元后,该县希依提墩乡艾力克坎土曼村农户阿依提拉·阿西木喜上眉梢。

虽然他讲不清“保险+期货”的真正含义,但一说到红枣保险他就竖起大拇指:“‘保险+期货’是个大好事!市场上红枣价格跌了,有保险公司来补偿,我们枣农再也不用为辛辛苦苦种的红枣卖不上价钱犯愁了!”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支农作用,优化“保险+期货”。这是自2016年推出至今,“保险+期货”连续8年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充分证明了其在助力农民稳收增收和服务乡村振兴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

“兜底”农户

摆脱丰年不丰收

麦盖提县红枣种植面积超56万亩,产量超25万吨,红枣种植收入约占全县农户可支配收入的50%。但传统红枣种植是靠天吃饭,产量看天气,价格看市场,种植收益波动大,不利于当地红枣种植业的稳定发展。

如何帮助农户抵御市场价格波动风险、实现稳收增收,是当地红枣产业亟待解决的难题。

2020年,在郑州商品交易所(以下简称“郑商所”)的指导支持下,中华联合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携手中泰期货股份有限公司、中信期货有限公司、东兴期货有限责任公司,在麦盖提县首次引入红枣“保险+期货”县域覆盖项目。该项目通过综合运用金融工具,将枣农面临的价格风险转移至期货市场。

经过连续3年的试点,“保险+期货”让麦盖提县的枣农摆脱了靠天吃饭、丰年不丰收的困扰,为当地红枣种植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路径。

甜菜收购价与白糖价格紧密相关。前两年,受国际糖价走势影响,甜菜收购价格波动剧烈,导致农户甜菜种植收入整体偏低,种植积极性有所下降,以甜菜产业为重要经济支柱的昭苏县,甜菜种植面积不断萎缩。

连年丰产不丰收,让昭苏县好多种植户有了改种其他经济作物的想法。在这样的背景下,昭苏甜菜产业的健康发展亟须风险管理工具。

在郑商所的支持下,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新疆分公司携手东吴期货有限公司、永安期货股份有限公司和招商期货有限公司,运用“保险+期货+订单农业”模式,实现了甜菜种植户保收稳产的目的。

制糖企业用收购订单为农户甜菜的收购价格进行“兜底”保障,保险公司依据甜菜和白糖价格紧密相关性,以白糖期货价格为依据,为农户提供价格保险,确保因糖价上涨引发甜菜涨价后农户可以享受涨价带来的收益。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新疆分公司总经理陈元良解释:“这样既能让甜菜种植户提前锁定收益,也能帮糖企稳定甜菜收购价格,达成多方共赢,实现风险管理闭环,确保昭苏甜菜产业持续稳定发展。”

“有了这份保单,甜菜价格下跌我不怕,上涨我开心,这可是保到我们农民心坎上了。”昭苏县阿克达拉镇中柯孜村甜菜种植户曹洪全说,“这样我就敢放心大胆地种甜菜了。”

“保险+期货”这一新型农业保险机制,解决了阿依提拉、曹洪全这些小农户丰年不丰收的难题,越来越多的小农户借助“保险+期货”也能衔接大市场,实现丰年更丰收。

2016年—2022年,“保险+期货”在新疆的保障网越织越广,从首次试点至今,郑商所、大连商品交易所等机构在新疆地区累计开展了74个项目,涉及棉花、红枣、甜菜、苹果、玉米、豆粕、鸡蛋、生猪等8个品种。

风险对冲

小投入撬动大保障

“保险+期货”是我国独有保障农民收入的金融创新,是保险机构与期货机构合作开发的一款涉及价格风险的农业保险产品。

“它以农产品期货价格作为保险承保和理赔的依据,由保险机构向农户提供价格或收入保险保障,并将保险产品中涉及的价格风险通过期货机构转移到期货市场进行对冲,从而达到稳定农业生产收益的效果。”中华财险新疆分公司副总经理张妮解释。

“保险+期货”效果好不好,农户最有话语权。麦盖提县央塔克乡哈曼阔依地村村民艾买尔·土木尔连续3年参保了红枣“保险+期货”,他对“保险+期货”所带来的实惠深有体会。“村里人现在都抢着买,对枣农来说,这的的确确是个好事。”

甜菜种植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九师的支柱产业之一,2021年和2022年,该师连续开展甜菜“保险+期货”项目试点。该师副师长李继勇表示,甜菜“保险+期货”项目是第九师甜菜种植产业运用金融手段进行风险管理的有益探索,对该师甜菜种植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保险+期货’模式的发展和推广,农户有了风险管理意识,对于‘保险+期货’的看法和观念在悄然转变。从试试看到主动投保,从不理解到如数家珍,越来越多的农户主动参保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李继勇说。

农户积极参保离不开政策和资金的大力支持。随着地方政府对“保险+期货”的重视程度和农户参保意愿不断提升,地方对于“保险+期货”的补贴力度和农户的自缴比例均在增加,保费构成的多样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2022年麦盖提县红枣“保险+期货”县域覆盖项目,为当地近4000户农户的5万余亩红枣提供了价格风险保障,投入总保费约1555万元,折合亩均保费305元,枣农每亩只需缴纳50元,其余由郑商所、财政资金等进行补贴。项目结束时,整体赔付金额1603.43万元,亩均赔付金额314.5元,是枣农自缴保费的6倍多,真正实现了用小投入撬动大保障。

张妮还举例说,阿拉尔红枣“保险+期货”项目85%的保费来自郑商所、政府和期货公司的补贴,1049户农户自缴保费仅134.77万元。最终保险公司理赔了1094.10万元,户均赔款10429.96元,是自缴保费的8.12倍。

金融下乡

服务乡村振兴新模式

新疆是农业大区,是棉花、红枣、白糖等已上市期货交易品种的主要产区。近年来,“保险+期货”对涉农品种的支持保障力度不断加大,保障成效更加显著,呈现出量质齐升的发展态势。

2016年以来,新疆33个县市、团场开展“保险+期货”项目,累计承保农作物面积达328.52万亩,惠及农户10.43万户,累计提供171亿元保险保障,为129.14万吨农产品保“价”护航,赔付超过17亿元,整体赔付率达118.5%。

“从首次开展试点以来,新疆‘保险+期货’的试点品种、规模、保障持续增加,成为探索金融下乡、服务‘三农’的试验田,探索出了一条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部分机构在新疆已开始探索‘保险+期货+银行’‘收入保险+期货’等创新模式。”新疆证监局机构监管处的阿布都萨拉木·阿布来提说。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作为金融支持农业农村的重要创新,“保险+期货”为探索新型农业支持保护提供了参考,积累了宝贵经验,有效打通了金融服务新疆“三农”的“最后一公里”,正成为新疆乡村振兴的新支撑和农业转型发展的新亮点。

近年来,“保险+期货”模式在服务新疆尤其是南疆的乡村振兴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在促进新疆农业提质增效、培育壮大优势产业方面交出了自己的答卷。

“经过8年发展,郑商所在新疆支持开展‘保险+期货’项目50个,项目涉及棉花、红枣、甜菜3个品种,承保种植面积117.07万亩,参保农户5.67万户,累计产生赔付金额1.09亿元。”郑商所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支持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创新,随着涉农主体的参与积极性不断增强,‘保险+期货’还需进一步创新,拓展服务农业产业链的广度和深度,持续为乡村振兴提供金融助力。”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保险+期货’模式将为推动乡村产业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该负责人认为。(记者冉虎)

本文链接地址是https://www.qihuo88.net/qhzx/24175.html,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