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不可能出现大宗商品“超级周期”

期货资讯 2021-07-14 00:00

【导读】原标题:当前不可能出现大宗商品“超级周期” 来源:Commodity Trading Advisors 随着相关部门采取一系列措施保供稳价,大宗商品上涨趋势有所“降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连平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独家专访时表示,随着供给能力稳步跟进,供需缺口将逐步收敛,此轮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将于四季度显现出明显的回落态势。 在连平看来…

原标题:当前不可能出现大宗商品“超级周期”来源:CommodityTradingAdvisors

随着相关部门采取一系列措施保供稳价,大宗商品上涨趋势有所“降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连平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独家专访时表示,随着供给能力稳步跟进,供需缺口将逐步收敛,此轮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将于四季度显现出明显的回落态势。

在连平看来,7月9日的全面降准也反映出央行对下一阶段大宗商品价格运行方向的基本判断,即高位波动后会逐步下降。

四季度将出现明显回落

南方日报:今年以来,哪些因素对大宗商品的价格产生较大的影响?

连平:本轮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发生的背景与之前历次上涨有很大的不同,主要原因是由疫情引起的供求冲击。疫情冲击导致供给中断,同时防疫要求使得全球供给能力恢复缓慢,部分主要原材料出口国经历了疫情的多轮冲击,影响了大宗商品的生产和运输,从而在整体上制约了全球大宗商品供给能力的发挥。此外,为应对疫情带来的需求萎缩,各国相继推出了强有力的刺激政策,货币大幅宽松叠加财政轮番扩张导致需求快速回升,是本轮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重要刺激因素。而美元指数下跌助推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价格上涨。

随着疫苗接种普及率的提高,经济生产全面恢复,物流环节疏通,供给能力也将稳步跟进,供需缺口将逐步收敛。预计此轮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将于四季度显现出明显的回落态势。

价格上涨动力将逐步缓和

南方日报:全球大宗商品会进入全球的“超级周期”吗?

连平:此轮大宗商品价格上涨难言出现“超级周期”。一般而言,一轮大宗商品超级周期开启,需要有规模较大的经济体在一个时期内释放较大的投资需求。过去100年以来,几次大宗商品超级周期的开启与战后重建、再工业化、大型经济体城镇化快速发展相关联。

但目前经济复苏带来的需求恢复则是阶段性的,不具备持续性的需求扩张逻辑。在美欧财政刺激主要针对实体经济,基建方案规模有限和缺乏实际落地支持,固定资产投资增幅相对有限;中国、印度等新兴经济体城镇化进入结构性发展阶段,需求难以出现持续大幅增长的背景下,未来中长期难以出现类似于上述的持续大规模的大宗商品需求。随着时间推移,供给能力持续恢复,需求扩张边际放缓,供需缺口将逐步收敛,价格上涨动力也将逐步缓和。

对消费端影响相对有限

南方日报:上游原材料涨价效应,对产业链及消费端的物价水平有何影响?

连平:通常涨价效应会随产业链递减。今年以来,伴随着PPI逐月大幅攀升,采掘业、原材料工业、加工工业及生活资料的PPI上涨幅度分别为34.1、18.8、6.4、0.5个百分点,上游涨价幅度远大于中下游。上游行业的行业集中度较高,具备较强的议价能力,成本传导更为顺畅;而中、下游行业的集中度普遍较低,销售竞价明显,大部分行业价格传导能力弱。在这样的背景下,上游涨价对消费端的影响将被逐级消减。

需求是决定价格传导是否有效的关键因素。目前我国经济仍处于恢复阶段,需求结构中外需和房地产需求偏强,而制造业投资、基建投资和消费相较疫情前整体偏弱,上中游对中下游的价格传导阻力相对较大。

从数据看,2021年初以来,衣着、一般日用品、耐用品PPI月度同比分别上涨0.5、0.3、1.2个百分点,对应CPI衣着和家用器具分项同比分别上涨0.6、1.8个百分点,涨幅相对有限。食品价格更是在猪周期下行的带动下明显下跌。总体而言,此轮上游产品价格上涨向消费端传导正在进行但幅度相对有限。

关注出口企业的成本压力

南方日报: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对相关行业和企业有哪些影响?

连平:原材料价格上涨大幅推升了企业的生产成本,与价格传导能力一同决定了利润占比在全产业链间的重新分配。

从成本端来看,今年黑色、有色金属等原材料价格抬升,造成直接成本上涨压力最大的行业包括中游的金属制品、电气机械、通用设备、交运设备等制造业,及下游的汽车制造业、建筑行业等。用工等因素也加大了纺织等劳动密集型行业的生产成本。受疫情防控政策及集装箱生产放缓和运输受阻的影响,海运市场价格高涨,亦会抬高进出口企业的贸易成本。

下半年,需要重点关注PPI上涨对出口企业的成本冲击。除原材料价格上涨带来的成本压力外,出口企业还受到各区域防疫封锁措施增加的时间及储运成本、国际市场集装箱供给不足抬升的航运成本、劳动力结构性紧缺带来的生产成本的影响和压力。

出口增速放缓可能会对需求带来向下的拉力,进而有助于推动PPI触顶回落,减缓价格向中下游传导的压力。

保供稳价助力稳内需稳出口

南方日报:当前稳定大宗商品价格对中国宏观经济有什么意义?

连平:稳定大宗商品价格首先是有助于稳定制造业企业,尤其是议价能力更弱的中小企业的利润预期,平滑其投资曲线,维持各类产品社会总库存波动的平稳。上游价格大幅升高,通过传导对中下游企业带来了成本上升的巨大压力。而中下游企业主要为制造业,大部分又是民营的中小企业,稳定大宗商品价格对于稳定就业和消费乃至于内需都是至关重要的。

其次,稳定大宗商品价格有助于减缓出口产业所面临的压力,保持出口的国际市场份额和国际收支平衡的格局,继续获得外需对我国经济复苏的支撑。

再次,稳定大宗商品价格还有助于降低输入型通胀及汇率因素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干扰,保障货币政策更为精准有效地实施,为我国货币政策“以我为主”进行调节提供有利的条件。

稳健货币政策偏松调节

南方日报:保供稳价需要什么样的货币政策配合?

连平:保持稳健货币政策的定力,必要时灵活适度微调。下一阶段,货币政策整体上宜保持定力,并通过局部灵活调整进行调节。首先是要保持流动性合理宽裕,既不能趋于宽松,以免为通胀创造货币条件,也不能急转弯加以收紧,应继续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友好的融资环境。其次是维持利率水平基本稳定,不出现较大幅度的变化或波动,继续为市场主体提供准确的政策信号。第三是提高信贷投放的精准度。推动流动性向原材料价格涨幅明显的生产企业适度倾斜,以鼓励其增加供给,缓解市场涨价压力;同时避免信贷投放至以投机为目的的市场主体或盲目提高库存的厂商,以抑制其囤货或利用期货市场哄抬物价的行为。

7月9日央行下调银行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是稳健货币政策偏松调节的具体体现。鉴于当前的监管需求和信贷政策,新增的信贷资源会主要流向中小企业和国家支持的重点项目。本轮降准也反映出央行对下一阶段大宗商品价格运行方向的基本判断,即高位波动后会逐步下降;同时仍将稳增长放在政策的首位。

本文链接地址是https://www.qihuo88.net/qhzx/2105.html,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