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气象日 共话“气象+期货”

期货资讯 2022-03-25 21:30

【导读】近年来,在气候变化大背景下,世界各地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日益频繁,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容易受到气象及次生灾害的影响。从关注“天气”到关注“灾害”再到关注“影响”,体现了公众需求的不断提高,“气象+行业”的应用领域也日益广泛,不断为行业赋能。 今年3月23日是第62个世界气象日,主题为:早预警、早行动,气象水文气候信息,助力防灾减灾。在气象的众多…

近年来,在气候变化大背景下,世界各地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日益频繁,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容易受到气象及次生灾害的影响。从关注“天气”到关注“灾害”再到关注“影响”,体现了公众需求的不断提高,“气象+行业”的应用领域也日益广泛,不断为行业赋能。

今年3月23日是第62个世界气象日,主题为:早预警、早行动,气象水文气候信息,助力防灾减灾。在气象的众多应用场景中,表征温度、降水、降雪、飓风等天气现象强弱的天气指数,不仅可以用于产业或宏观经济分析,还可作为期货等风险管理工具的标的,国际上“气象+期货”已经是气象信息成功的跨界应用范式之一。在国内,大商所携手中央气象台合作推出温度指数等气象信息产品,携手推进天气指数衍生品研发,为气象信息服务国民经济开辟新的渠道、发挥更大价值!

气象+期货:管理天气影响和气候变化的利器

近年来全球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和气象灾害发生频率呈增加趋势,给农业等相关领域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诸多不利影响,天气风险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农业稳定生产、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据相关统计,全球30%~50%的GDP面临天气风险,在20世纪90年代,基于对气候变化和各行各业强烈的风险管理需求,国际市场推出了天气指数及其衍生品。

基于天气指数开发的期货衍生品,作为一种风险管理手段,能够以市场化手段转移了非灾害性天气风险,与保险等金融产品共同为相关主体开辟新的风险分散渠道,在整个社会范围内起到削弱或抵消天气风险的作用。

以温度衍生品为例,如果农户担心自家大豆或玉米因持续晴热高温而减产,为了规避风险,可以根据自身情况买入温度指数期货。如果出现异常高温,则温度指数相应上涨,平仓后就能获得相应补偿,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对冲高温带来的减产风险。

有国外学者在对美国伊利诺伊州等不同区域大豆和玉米生产者利用温度指数衍生品对冲风险表现的研究中发现,购买相关衍生品能够使得其面临的以产量作为衡量标准的收入风险降低10.8%-46%。

温度指数研发:来自中央气象台和大商所的探索

国内天气指数及其期货衍生品的研发于本世纪初起步,2002年,大商所成立专门研发小组,开始关注、跟踪、研究国外温度指数及其他天气衍生品发展情况;

2005年,大商所与中央气象台签署合作协议,进一步聚焦积温、降水、土壤墒情等大宗作物产量相关的天气系列指数及相关指数衍生品研发;

2009年,大商所与中央气象台合作完成“DCE温度指数”的编制,并在大商所官网和中国天气网公开发布;

2017年,大商所同中央气象台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围绕天气期货的开发开展大量的研究,包括更为深入的、在国际上亦有创新性的“作物产量气象因子系列指数”合作研发等,为保障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更好服务乡村振兴和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积极蓄力;

2021年至今,大商所联合中央气象台,完善了基于精细化天气预报的温度指数编制方案,并在双方官网发布;同时持续探索研发天气指数衍生品,并将其作为大商所向指数板块业务拓展的重点品种之一。

目前,大商所与中央气象台联合编制的温度指数包括我国多个城市的月度累积平均温度(CAT)指数和制冷/制热(HDD/CDD)指数。

基于中央气象台精细化天气预报的月度累积平均温度指数(CAT)反映某月累积平均温度,主要服务农业、运输等行业;

基于中央气象台精细化天气预报的月度制热(HDD)/制冷指数(CDD)反映某月对供暖/制冷的需求情况,主要服务供暖、空调制造及零售、电力及能源业等行业。

在我国,天气风险已经成为影响农业稳定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亟需天气指数和相关期货衍生品提供风险管理服务。2021年5月21日,大商所与中央气象台在京续签合作协议,围绕天气系列指数及衍生品研发、气象资讯服务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共同提高气象服务的针对性,助力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

丰富气象水文信息作用发挥渠道,筑牢防灾减灾“早预警早行动”防线!通过编制相关指数,“气象”可与“期货”结合形成指数及衍生品,能够更好地服务实体企业生产经营,为实体产业应对天气风险提供“减震器”、“稳压器”,助力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

本文链接地址是https://www.qihuo88.net/qhzx/10271.html,转载请注明来源